留学问答

什么是玻尔理论

提问:留学帝   分类:精选问答
优质回答

留学帝

玻尔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一种理论。

1913年由玻尔提出。是在卢瑟福原子模型基础上加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后建立的。四条理论行星模型:玻尔假定,氢原子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线性轨道上绕核运行的,正如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定态假设波尔假定,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具有一定的、不变的能量,不会释放能量,这种状态被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定态叫做基态;能量高于基态的定态叫做激发态。量子化条件玻尔假定,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在轨道上运行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角动量(L=mvr,其中m为电子质量,v为电子线速度,r为电子线性轨道的半径),只能按下式取值:L=n(h/2π) n=1,2,3,4,5,6.......跃迁规则电子吸收光子就会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反过来,激发态的电子会放出光子,返回基态或能量较低的激发态;光子的能量为跃迁前后两个能量之差191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N·Bohr提出了一个假设,成功地解释了H原子光谱。

1、基本思想:

① 承认卢瑟福的原子天文模型放弃一些经典的电磁辐射理论把量子的概念用于原子系统中 2、玻尔的三条假设:

① 原子系统只能存在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E1、E2、E3···),在这些状态中,电子绕核作加速运动而不辐射能量,这种状态称这为原子系统的稳定状态(定态)频率条件:当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发出或吸收单色辐射的频率满足:只有当原子从一个较大的能量En的稳定状态跃迁到另一较低能量Ek的稳定状态时,才发射单色光,其频率:反之,当原子在较低能量En的稳定状态时,吸收了一个频率为n的光子能量就可跃迁到较大能量Em的稳定状态。

③处于稳定态中,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满足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假设1 是经验性的,它解决了原子的稳定性问题;假设2 是从普朗克量子假设引申来的,因此是合理的,它能解释线光谱的起源。假设3 表述的角动量量子化原先是人为加进去的,后来知道它可以从德布罗意假设得出;结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能量是量子化的,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状态叫做激发态。

当然了,看完上述的分析觉得还不够尽兴的话,也可以再看看大家大盈之家2.0养老年金险的收益评测,再下投保结论:

全网同号:留学查一查,欢迎搜索!


花更少的钱,买对的留学

为你寻找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留学问题标签

美国留学中介
出国留学申请
加拿大留学中介
澳洲留学中介
英国留学中介

请关注留学查一查公众号
咨询客服为您进行顾问预约登记


点击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